牡丹是洛阳的文化名片,有着极强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讯员刘青摄影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作为洛阳的城市名片,“洛阳牡丹”在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12月26日,洛阳市举办《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明确《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据悉,《条例》从明确管理机制、突出产业发展和彰显文化特色等方面入手,以法治力量助力洛阳牡丹香飘万里,绽放世界。
一朵花一部法
为推动牡丹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20世纪80年代初,洛阳牡丹迎来“高光时刻”,被确立为“市花”,并于1983年举办首届牡丹花会,彼时赏花之人比肩接踵,“光鞋子就捡了一箩筐”,“一城之人皆若狂”。
据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劭春介绍,目前,全市牡丹种植面积7.7万亩,洛阳牡丹相关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3.3万人,观赏、深加工、药用、衍生品四大类型产品340多种,牡丹产业总产值13亿元,牡丹节会总收入278亿元。
“《条例》是洛阳市对牡丹这个极具洛阳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制定的首部法规。”杨劭春说,《条例》分为总则、种植与观赏园建设、产品开发与贸易、文化与传承、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七章内容,为加强洛阳牡丹保护管理,促进牡丹文化传承,打造“牡丹花都”,建设“北国花城”,推动牡丹及其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支撑。
记者梳理发现,在国内外均有法例保护珍贵花草、绿植的先例,譬如,福建漳州立法保护水仙花原产地,广西南宁立法保护横县茉莉花;在日本,攀折樱花有可能触犯该国法例。
一朵花一座城
“打造牡丹花都,建设北国花城”等成立法关键词
据悉,牡丹立法工作启动后,洛阳组织工作专班,先后到菏泽市、漳州市、福州市等地开展立法调研,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等,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以及市直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负责人意见,到牡丹园艺基地、牡丹产业龙头企业等实地调研,围绕牡丹种质资源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建章立制进行充分研讨调研。
《条例》明确了林业、城市管理、文广旅等相关部门在牡丹文化保护传承、生产经营中的分工,并统筹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形成合力。此外,还对牡丹观赏园的用地性质和用途作出规范,要求“需改变牡丹观赏园用地性质和用途的,应当征求市城市管理或者林业部门的意见,另行规划出不小于原规模的观赏园建设用地”。
《条例》坚持不抵触、不重复原则,上位法已有规定的处罚不再重复,对破坏、毁损绿地内牡丹植株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条例》明确,禁止破坏、损毁公园等绿地的牡丹植株及保护设施、保护标志,违反规定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除了明确法律责任,《条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全方位的重构,将牡丹保护与发展体系化、科学化。不仅列出了“打造牡丹花都,建设北国花城”等关键词,还把公众最为关心的“支持建设牡丹文化博物馆”“建立濒危品种、珍稀品种、特色植株、野生植株以及四十年以上株龄牡丹等档案”等问题列举、梳理出来并积极予以解决,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朵花一条链
2025年年底前完成“北国花城”建设总体目标
“城市名片”是城市特色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城市的心理认同,浓缩了城市精华,彰显着城市魅力。
《条例》明确提出“打造牡丹花都,建设北国花城,推动牡丹及其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洛阳市园林绿化中心主任熊红万介绍,洛阳北国花城建设3年行动方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活力的城市。这个方案不仅关注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更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2025年年底前,洛阳将完成“北国花城”建设总体目标。
“力争用3年时间,营造出‘处处有花、月月见花’城在花中、人在画中’的独特景观。”熊红万介绍,结合洛阳实际,合理布局花路、花墙、花境、花廊、花海、花市六大元素,将洛阳建设成为北方地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花园之城、生态之城、花卉产业之城。同时,洛阳将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盘活洛阳花卉景观企业及科研院所植物资源,借助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智慧力量,打造洛阳特色的花卉品种集群,投入规模化生产,形成种苗培植、施工生产、销售运营一体化产业链,支撑洛阳苗圃花卉经济发展,建成花城产业体系,培育繁荣花卉市场。
一朵花一张名片
立法保障洛阳牡丹香飘万里
从牡丹画、牡丹瓷,到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牡丹鲜花饼……牡丹是洛阳的文化名片,有着极强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
作为牡丹科研工作者,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牡丹研究所所长王二强一直从事牡丹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创新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了科研单位应当加强牡丹种质资源保护、牡丹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发,让作为一线科研人员的他非常振奋。
前不久,“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重点联系指导名录中,此次《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教授史国安认为为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特别是对牡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基本遵循,将对洛阳牡丹品牌打造和“牡丹花都、北国花城”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条例》的出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牡丹瓷公司董事长李学武认为,牡丹是洛阳的重要文化符号,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制定条例来保护和发展牡丹资源,也是在保护和传承洛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有助于推动牡丹文创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规范和引导洛阳牡丹品牌建设,促进牡丹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牡丹文创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2023-12-28 12:17:14
2023-12-28 11:29:55
2023-12-28 10:37:00
2023-12-27 18:35:58
2023-12-27 14:14:51
2023-12-27 11:56:45
2023-12-27 11:51:24
2023-12-27 11:22:32
2023-12-27 10:59:45
2023-12-27 09:55:36
2023-12-27 09:48:07
2023-12-27 09:36:04
2023-12-27 09:22:21
2023-12-26 15:00:29
2023-12-26 14:51:37
2023-12-26 13:23:52
2023-12-26 12:51:43
2023-12-26 11:31:54
2023-12-26 11:17:20
2023-12-26 11:10:52